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輕薄入時 為你的手錶減減負

 輕薄便利,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日常用品所追求的熱點話題,而從IPad 在厚度上的進化就可見一斑。對於任何人來講,無論是日常生活,或是出差辦公,誰不希望自己所攜帶的物品能夠變得足夠輕便、簡單呢?而作為我們平常手腕上必不可缺的一項事物——手錶,自然也被包括在了這項願景當中。在我看來,人們對於手錶大小輕薄的糾結心情,與數碼產品可謂無二:鍾情於攝影的朋友在出遊時可以不畏艱辛,即便是上天入地也要背負著自己那些炮筒一般的鏡頭與磚頭一樣的單反相機,直到旅行時一切玩樂的心情都被它們壓垮時,也只能愁眉苦臉的哀歎:“不如當初多帶個小相機,玩起來的時候方便。”還有些人對筆記本電腦的配置要求頗高,為了追求更好的影音品質,挑選電腦時候也是螢幕越大越好。可這樣的電腦平時使用起來足夠過癮,而到了出門攜帶時,卻會讓人苦不堪言。



  在這裏,我不得不提到一位手錶發燒友,前一陣子他實在按捺不住,追風時尚了一把,於是購買了某款帶有複雜功能的運動款手錶,早晨出門的時候把它戴上,準備到了晚飯時在朋友的面前稍微顯擺一下。未曾想剛到下午3 點,就因為左手實在是不堪重負,並非皮膚細膩人士的他“手指有一點麻木,手腕壓出來了痕跡。”為了保證血液流通,他只好把手表摘下來放在衣服口袋裏。而因為穿的是舊西服,又害怕口袋的布不結實會不小心把表落下來,只好把它放在車裏面,自然朋友們也就難以的見了。當時他就痛下決心,以後直徑超過42 毫米,厚度超過12 毫米,重量超過三兩(150 克)的手錶,貴賤不買,再也不願受那個洋罪了。



  物到極時終必反
  正是近幾年,手錶大尺寸的風潮愈演愈烈,許多手錶大的都可以去做鬧鐘了。女士手錶都有44 毫米的了,男士手錶40 毫米以下好像越來越少。最誇張的是手錶厚度,幾乎不是以毫米,而是以公分來衡量了,但是,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像NBA 明星大鯊魚奧尼爾那樣具有兩米一七的身高,二百多公斤的體重呢?他老人家一支手就可以把籃球抓住,所代言的47 毫米直徑手錶,咱們這些平常人,有多大的可能把它帶到手腕上啊——帶腳腕上都得嫌大。後來同是NBA 明星的科比,在獲得最有價值球員以後,為了表示感謝,特別定制了一些積家手錶,送給同隊隊員每人一塊,這個款式手錶尺寸也不過是43 毫米,兩米多身高的一群哥們,雖然也身高馬大,但是對比大鯊魚的體重和手腕也有自知之明,但我們為啥就被身邊這些厚重的手錶晃的不管不顧了呢?

  不過,正是因為上文所提到的,大多數人(尤其是男人),對於更加複雜的功能有著難以抑制的熱切,也就不得不承受這些複雜功能帶來的厚度與重量。拿一只普通的複雜款手錶來打比方,我們便能看出手錶在設計時的不人性化:1.5 公分,也就是15 毫米的厚度,重量165 克,就是三兩三!一兩餃子才6 個,165 克就是20 個餃子,因為貴金屬的凝聚力,就像是個鐵塊,像一個秤砣那樣,從早到晚,戴在手上,為了時尚,再佩戴相對而言不太舒服的採用金屬折疊扣的皮製錶帶,相信一天過後,不堪重負的你,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把手表摘下來,那時候,你肯定會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還有那些故弄玄虛的所謂複雜功能,萬年曆和跑車測速這樣的功能,在實際生活中有幾個人需要呢?可它們所帶來的重量我們卻算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咱們中國有著幾千年曆史,就是到了明朝萬歷年間,還沒出現過萬年曆手錶,也沒有影響咱中國幾千年的緩慢發展吧!人家偉人都說了,一萬年太久,還是只爭朝夕吧,我們不願去預測一萬年後的事情,把下個月的事情都能安排明白了的主,那肯定都是些人間精英了。

  故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清楚這點,也在潛移默化的去改變這個市場的趨向。手錶廠商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如果再把手表向鬧鐘方向任意發展,早晚有賣不動那天,設計師能耐再大,也必須對公司股東口袋裏面的錢負責,還是早一點開始考慮往人性化的方向吧。手錶的輕薄傾向,在本屆日內瓦展覽會上已經算是初露端倪,這也讓我們意識到,現在是時候去給我們的手腕好好減減負了。
返回列表